刑法直接证据的类型有哪些
一、刑法直接证据的类型
1、当事人的陈述。包括刑事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陈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陈述等不同的诉讼证据。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当事人的陈述都可以成为直接证据,只有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当事人陈述才是直接证据,如刑事被害人陈述,只有当其能指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为时,才可以成为直接证据。当然,由于当事人是案件的亲历者,其陈述大多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是最常见的直接证据。另外,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是证明有罪的直接证据,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认自己有罪的证据是证明无罪的直接证据。2、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如能够指出犯罪人是谁的证人证言、能够证明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证人的证言,以及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在场人员所作的关于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证言。3、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书证是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如果其记载的内容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就可以成为直接证据,如署名的反动标语;被害人所记载的遭受某人侵害的日记;共同犯罪中犯罪分子之间互相通报犯罪准备或实施情况的信件;民事诉讼中的合伺借条、收据以及当事人之间的来往信函等;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出具的有关文件、公函、证明等。4、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视听资料。如公共场所安装的监控录像,恰巧将某人行窃的过程录下,依据录像又可以将该人辨认出来,该录像便可以成为直接证据。5、在特定情况下,能直接证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物证。物证一般不能成为直接证据,但在少数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直接证据,如某人随身携带枪支、弹药、毒品等违禁品,这时上述物品以其所处的位置证明行为人实施了私藏枪支、弹药和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从而成为直接证据。再如民事诉讼中,当场购买的货物能够直接证明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发生、变更或消灭,亦为直接证据。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刑法直接证据的类型相关知识,从中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直接证据的材料有五大类,常见的就是当事人的陈述,受害人、被告人都可以陈述事实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此外,与案件相关的书信、视听资料也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为直接证据使用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江莹莹律师,手机: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一直从事专职律师。业...More>>
·一、转正员工可以随时辞职吗?
一、转正员工可以随时辞职吗?1、员工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关系,否则属于违法解除。2、如无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况业限制协议及服......
·检察院不批捕取保候审到期还会判刑吗?
一、检察院不批捕取保候审到期还会判刑吗?检察院不批捕取保候审到期是判刑还是释放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最终的判决。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
·离婚协议可以反悔吗,离婚协议能反悔吗
已经签了离婚协议可以反悔吗?有些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婚,离婚之后对自己签署的离婚协议又反悔了,想获得更多的夫妻共同财产,这个时候......
·唯一一套房子会被强制拍卖吗?
唯一一套房子会被强制拍卖吗?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6条规定,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
·公房自建房拆迁的区别是什么?
一、公房自建房拆迁的区别是什么?补偿的对象不一样。私房因为房屋所有权是私人,所以补偿是给拥有所有权的私人。而公房除非当地有特殊政策,否则补偿......
·监视居住转到看守所刑拘的条件是什么
监视居住转到看守所刑拘的条件是什么?监视居住转到看守所刑拘的条件是嫌疑人违反了监视居住期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被监......
·寻衅滋事在场未参与如何处罚?
为了维护社会的治安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继续,我国对于寻衅滋事的行为是进行严厉的处罚以及打击的。对于寻衅滋事的案件来说,一般都为群体活动,对于......
·朋友酒驾撞人然后顶替的人有责任吗?
朋友酒驾撞人然后顶替的人有责任吗?一、朋友酒驾撞人然后顶替的人有责任吗?为酒驾肇事者替罪的,涉嫌伪证罪,承担刑事责任。酒驾肇事者涉嫌两个......
·性骚扰是违法还是犯罪?
性骚扰是违法还是犯罪?目前还没有对性骚扰问题进行立法,刑法上没有相关的规定。所以一般的性骚扰不属于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性骚扰还是属于道德的范......
·公司法中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有哪些?
在我国的公司法中,对于股权转让的问题有着明确的规定。在我国的新公司法中,对于公司法中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进行了相关的调整。那么,公司法中关于股......
·企业如何申请产品专利?
企业如何申请产品专利?(一)专利申请的时间由于专利具有“先申请先得”的原则,一般来讲,专利申请时间宜早不宜迟,尽快取得专利权(甚至申请号)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