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婚姻法的重婚罪处罚是怎样的?
重婚行为虽然是不道德的一种行为,但其中的一些情况却是可以被认定为犯罪的,即重婚罪,那之后自然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过要注意,如果因为灾害而逃往外地,出于生存考虑与他人结婚的话,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认定构成重婚罪的。下面,我们就关于《民法典》的重婚罪处罚为您做详细介绍。
一、关于《民法典》的重婚罪处罚是怎样的
对于重婚罪的处罚,《民法典》中并没有相关的处罚规定,构成重婚罪的,依照《刑法》规定予以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259条第1款“破坏军婚罪” 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法律规定,重婚罪应由被害人提起自诉,检察院不对重婚案进行公诉。如果被害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提自诉的,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由于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提起自诉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由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提起自诉的,代为告诉人应当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和被害人不能亲自告诉的原因的证明。
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构成重婚罪的其实不一定就是已经有婚姻的一方,如果在明知道他人已经结婚的情况下,仍然还在于办理结婚登记的话,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被认定为重婚罪的。关于《民法典》的重婚罪处罚问题,我们已经在上文中作出了介绍。在经过认定构成重婚犯罪之后,一般对行为人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时也是可以争取一下缓刑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江莹莹律师,手机: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一直从事专职律师。业...More>>
·附加遗产的规定是怎样的
附加遗产的规定是怎样的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中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的基本准则。继承法第13条对法定继承的......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能否卖房产?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能否卖房产?这个是要分情况来说的。《民法典》第三十五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
·网络公证的法律风险
在公证书处进行公证,所使用的是公证处的计算机,计算机在进行公证之前不为公证申请人所控制,因此无法预先在计算机中进行技术处理,如果在其他地点进......
·信用卡贷款利息是多少
信用卡贷款利息是多少怎么计算的一、信用卡贷款利息怎么计算目前各家银行规定的50天(或56天)免息期计算并不相同,持卡人最好也能心里先有个底。其中,......
·侦查阶段: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
·怎么样才算侵犯名誉权?
怎么样才算侵犯名誉权?一、怎么样才算侵犯名誉权侵害名誉权作为的一种,其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与一般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是相同的,即包括四个方面的要件......
·酒后驾车与醉酒驾车标准都有哪些规定?
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都是我国道路安全较为普遍的犯罪行为,这类行为是由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者造成的违法犯罪案件。我国又有哪些具体的规定呢,相应的有哪......
·按揭贷款买房需要哪些手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大量的年轻一辈和农民涌入城市,首先面临的是住房问题,而这个群体一般都是刚刚接触或者进入商业社会,资金有限,面对高额......
·用小篆注册商标侵权吗?
用小篆注册商标侵权吗?一、用小篆注册商标侵权吗?是要符合条件就不会侵权的;商标的侵权的要素有: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
·走私贵重金属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走私贵重金属罪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走私贵重金属罪判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
·夫妻两人签字借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两人签字借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两人签字借钱一般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债务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为了共同生活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