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4万怎么判刑?
诈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的革新,如今通过网络的诈骗不少数,主要是利用受害者的侥幸心理趁机骗取他人的财务,这个将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损失,我国房法规对此有严格的惩罚,那网络诈骗4万怎么判刑?下面就详细介绍。
一、网络诈骗4万怎么判刑?
我国法律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8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所以,网络诈骗400块钱并不构成犯罪,应承担民事责任。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潜在危险,有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一般最为常见的损失就是经济上的损失,主要的形式就是诈骗,诈骗的手段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网络诈骗,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江莹莹律师,手机: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一直从事专职律师。业...More>>
·注册资本和已发行股本可以一致吗?
注册资本和已发行股本可以一致吗?1、注册资本和已发行股本可以是一致的。这个就相当于是平价发行,当在国内一般都是溢价发行的。2、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公......
·临沂工伤鉴定机构工作职责是什么
在我国,司法鉴定存在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司法鉴定的种类又分为很多种。其中工伤鉴定是主要针对于劳动关系当中的一种鉴定,现如今我国各省市设立......
·子女的债务父母是否需要偿还?
子女的债务父母是否有义务偿还?成年子女是完全行为能力人,自己承担责任。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债主)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不能要求这些人......
·解除委托刑事辩护委托通知函由几部分组成
解除委托刑事辩护委托通知函由几部分组成一、解除委托刑事辩护委托通知函由几部分组成?(一)标题函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有时也......
·虚假破产罪既遂处罚标准细分是怎样的?
虚假破产罪既遂处罚标准细分是怎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
·我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什么条件?
用人单位如果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按照法律规定来的话,是需要支付相应赔偿金的,那么,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我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什么条......
·2023贵州征地补偿标准都有哪些?
贵州征地补偿标准都有哪些?随着近年来城市规划不断的建设,许多原有土地的设施也在不断的翻新。政府会将需要建设的土地征收起来,并按照征地补偿标......
·如何解析私募基金违法违规案例?
如何解析私募基金违法违规案例?资产管理计划或私募基金投资者200人上限1、法律规定200人上限规则,具体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拖欠工资可以不上班吗?
拖欠工资可以不上班吗不可以。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如果劳动者没有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是应当继续上班的,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
·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包括哪些
购房的时候除了要对房屋的位置、朝向等作出考虑外,就是要严格的验收房屋的质量了。一旦发现问题要么不购买要么要求卖方进行修缮。那实践中,比较常见......
·派遣制的员工可以随时辞职吗?
派遣制的员工可以随时辞职吗?1、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第37条和第38条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你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向用人单位申请,并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