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行贿的行为包括了哪些
一、单位行贿的行为包括了哪些
(一)经单位研究决定的由有关人员实施的行贿行为;(二)经单位主管人员批准,由有关人员实施的行贿行为;(三)单位主管人员以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实施的行贿行为。单位行贿罪同样适用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3条分别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与单位犯罪一样,在单位行贿罪中,行贿行为的违法所得必须归单位所有,如果归个人所有,应以自然人的行贿罪论处。
二、向单位行贿的如何认定
向单位行贿的很可能构成向单位行贿罪。向单位行贿罪,指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向单位行贿罪具有以下构成特征:(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等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行贿的对象是单位,并且是特定单位,即国家机关、国家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这是本罪与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主要区别之一。(二)本罪的主观方面出于故意,并且必须具备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对于为谋取正当利益而给予单位以财物、回扣、手续费的,虽然也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但不构成本罪。过失不构成本罪。(三)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两种行为,一是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二是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四)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此外,任何单位均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单位属于特殊主体,不仅可以向其他主体行贿,其本身也可以行贿。有刑事犯罪的其他问题,如贪污罪如何认定,如何认定贪污罪中的共犯等,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对此不多作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刑事犯罪方面的问题时,不妨向律师进行咨询,相信律师专业的分析会为您答疑解惑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江莹莹律师,手机: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一直从事专职律师。业...More>>
·到期商标可以自己续展吗?
到期商标可以自己续展吗?商标是可以自己续展的,商标续展的次数及续展有效期:续展注册商标有效期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其有效期仍为10......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的内容有哪些?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的内容有哪些?举证期限就是指证人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证据,期限一过,视为放弃证据。民事诉讼举证期限的规定有利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血样检查是醉驾是否立即逮捕
血样检查是醉驾是否立即逮捕血液中酒精浓度测定一天内就可以知道结果,但是实验室往往需要为若干份血样进行测定,同时机器本身也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一、二手房屋买卖合同怎么解除条件有哪些?
一、二手房屋买卖合同怎么解除条件有哪些?《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
·什么是转继承
转继承,又称转归继承、连续继承、再继承、二次继承等,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实际接受遗产前死亡,该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代其实际接受其有权继承的遗......
·合同通过哪些方式解除
合同通过哪些方式解除一、合同通过哪些方式解除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合同解除的条件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在法定解除中......
·安徽征地补偿标准是什么样的?
安徽征地补偿标准是什么样的?面对国家征地的问题,有一部分的被征地者是非常的高兴的,而也有另一部分的人会比较的焦虑,而焦虑的主要问题,便是对相......
·患者医疗纠纷怎么办,有哪些
患者医疗纠纷怎么办,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虽然现在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对于病情来说现在的技术依然不能保证可以完全治愈......
·一、监护人的认定包括哪些?
一、监护人的认定包括哪些?监护监护人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
·创业企业融资方式有哪些
创业企业融资方式有哪些类型?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创业,如果成立企业的话,在刚开始运营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是比较大的。靠几个人出资肯定不能满......
·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有哪些
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有哪些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