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异地劳动关系如何转?
一、异地劳动关系转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要保留员工关系转移原因的证据,以证明企业的行为确因客观情况,而非主观恶意,以便在发生法律诉讼时,不至于太过被动。2、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协商。关于协商,需要注意三点。(1)在确定转移员工的名单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召开全体会议,也可以召开部门内会议,由部门负责人对涉及到的人员进行小范围开会。无论哪种会议方式,企业在此期间均应注意保留证据。比如,在召开会议时,要求所有涉及员工签到。在会议中,企业应坦诚地告知劳动者企业的客观情况,如业务转移、部门取消等等,并且将这些宣讲内容写入会议纪要。由劳动者向仲裁庭提出要求明确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者需提交工资支付凭证或者工作证等证据,对于由用人单位保管劳动者无法提交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不提供的,按照对劳动者有利来处理。(2)对于工龄等敏感问题不要回避,最好在会议上向员工明示,到新单位后工龄累计计算,如果不同意转移的,则按照法律规定根据劳动者在本企业的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避免不同工龄的员工在比较经济补偿金时产生心理不平衡的现象。案例中的余某实际就是这种情况,因其在该企业工作差一点不满一年,所以只能拿到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和其他同事相比难免心有不满,从而向企业提出更苛刻的解除条件。在开会完毕,会议记录上应要求全体与会人员签字,以证明员工知晓该情况,并且与员工进行了协商。(3)为了使员工劳动关系顺利转移,除了本企业内部的宣传外,接收企业友好的态度和优良的福利待遇也会成为促成员工关系转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再次,对于个别不配合的员工,企业除了大会上的宣讲外,再提供单独沟通的机会,并且保留与其协商的证据。 除了上述保留员工关系转移原因的证据和与员工进行充分协商外,还要及时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员工关系转移不要无限期地协商,以免扩大企业的损失,产生更多的变数。在与员工经过几次协商后,个别员工仍然不同意转移的,企业应及时与员工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可见劳动关系的转移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劳动关系转移的动向合同内容一定要有所理解,更要清楚异地劳动关系转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否则自身的合法权益将会得不到保障,在后续的工作中获得的利益也会受损。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江莹莹律师,手机: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一直从事专职律师。业...More>>
·股东债权债务清算协议的内容有哪些?
股东债权债务清算协议的内容有哪些?一、股东债权债务清算协议的内容有哪些?债权债务清算协议签订时间:20××年月日签订地点:为妥善解决乙......
·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是对外投资么?
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是对外投资么?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是对外投资么一、私募基金管理人对外投资的法律规定1、2014年2月,基金业协会颁布《私募投资基......
·按规定公司法怎么约定分红的?
按规定公司法怎么约定分红的?股东既是公司的所有者、更是公司的投资人,因此,股东的投资行为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获取投资利益,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
·拖欠工程款纠纷答辩状怎么写
拖欠工程款纠纷答辩状怎么写生活中,建筑工程完工以后,如果建筑工程没有出现其他的意外情况,发包方应该将工程款发放给施工单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机动车牌照作废是如何规定的
机动车牌照作废是如何规定的一、机动车牌照作废是如何规定的车辆报废,车牌自然作废。否则只有将车辆登记注销后重新登记上牌。车辆号牌是两面分别悬挂......
·法院会判决夫妻离婚的情形?
法院会判决夫妻离婚的情形有哪些一、法院会判决夫妻离婚的情形有哪些《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
·股权转让后的股权比例不变属于股权变更信息吗
股权转让后的股权比例不变属于股权变更信息吗?一、股权转让后的股权比例不变属于股权变更信息吗?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股权转让使得原有的股权结构体......
·婚前财产一方去世如何继承
婚前财产是属于夫妻结婚前的任意一方的财产,不是属于夫妻间的共同财产,夫妻双方中任意一方去世,相关的财产问题如何处理,子女的财产继承和配偶的财......
·还不上网络贷款怎么办?
还不上网络贷款怎么办?网络平台上借的钱一般都不会上央行征信系统,顶多与民间征信系统有合作,如果不想影响个人网络大数据,最好是借钱还上,涉嫌高利......
·工伤后员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工伤后员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具体请参考《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到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
·开设赌场罪获利要退吗
要退,可以适当减轻刑罚,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十七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