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社与旅行社纠纷发生后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旅游者在旅途中若遇旅游纠纷,可先与组团社的全陪、领队或地接社导游多沟通,不能解决时,再与组团社联系,要求妥善处理。要及时向他们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听取旅行社的答复后再做决定。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旅游法》第93条 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和有关调解组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对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消费者在与旅游经营者协商不成时,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等机构与旅游公司进行调解解决。
但是调解必须遵守自愿和合法原则:
1、自愿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解工作必须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二是调解协议内容必须出自双方自愿。
2、调解的合法原则主要指调解工作要以事实为根据,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正确地适用实体法来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与民事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相冲突,不得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或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如果需要向旅游管理部门投诉,消费者应当及时提交赔偿请求书和相关证据资料。在书写赔偿请求书时,要注意:
1、客观真实地陈述需投诉的事件内容。表述的事件经过应尽量具体、详细。
2、提供的证据真实有效。主要的证据包括旅游合同、旅游行程表、旅游发票、车船票据、门票、购物发票、接待单位的证明以及其他可以证明侵权、违约的材料。
3、提出的赔偿请求和主张合法合理。对旅游者提出的投诉,旅游管理部门主要依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认定旅行社的赔偿责任和金额,故游客在确定赔偿金额时,要以双方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为主要依据。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在旅游时,消费者一般都会与旅游公司签订旅游合同,若在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与旅游公司达成协议,消费者可以凭借仲裁条款及仲裁协议提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可以持民事起诉书、旅游合同等相关证据材料到法院提起诉讼。
但这并不是唯一途径。如果私下协商难以解决旅行纠纷矛盾的话,既可以申请仲裁也可以一纸诉状将旅行社告上法庭,但不论是哪一种维权办法都要求消费者手上有实质性的证据证明旅行社及其工作人员存在侵权行为。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江莹莹律师,手机: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一直从事专职律师。业...More>>
·购买商品房的步骤具体是怎样的
购买商品房的步骤具体是怎样的房屋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总是租房也不是办法。这种想法是导致商品房市场红火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践中,年轻人们一般......
·仲裁裁决执行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仲裁裁决执行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仲裁裁决执行诉讼时效是2年,仲裁裁决书由法院执行,申请人必须在裁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前2年之内申请执行。《中......
·法人要负担公司的债务吗
法人要负担公司的债务吗?法人代表不需要负担公司的债务,公司的债务应该由公司承担。《公司法》第三条【公司界定及股东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
·一、重婚和重婚罪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一、重婚和重婚罪的认定条件有哪些?重婚是有配偶者再行结婚的行为。即已经有了一个婚姻关系,又与他人缔结第二个婚姻关系。具有两种形式:(1)法律......
·一、解除劳动合同怎样经济补偿金?
一、解除劳动合同怎样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安徽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安徽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主要内容是什么?安徽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法......
·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的原则有哪些
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的原则有哪些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的原则有哪些1、教育疏导原则教育疏导是一种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讲求实效的解决社区矛盾纠纷的方法。为......
·笔名使用商标名侵权吗,商标侵权后怎么赔偿呢?
如果商标名已经注册后,笔名就不可以用商标名,否则就是侵权行为。法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
·如果起诉离婚一方不在本地怎么办
一、如果起诉离婚一方不在本地怎么办?目前,在离婚案件的审判实践中,当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时,法院一般会依《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
·员工失踪中止劳动关系是否合法?
员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企业不能随意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如果合同未到期,且员工没有过错,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应支付一定的经济赔......
·法律规定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我国现行法对合同形式的态度,主要体现在《民法总则》第135条的规定中,《合同法》继承并完善了它,在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