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构成重婚罪,怎么取证
(1)重婚是婚姻当事人在其婚姻存续期间又缔结婚姻的行为。
依我国法律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这包括两种行为:
一是有配偶而重婚,是指已经结婚的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
二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指没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明知是构成此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是蒙受欺骗,不知道对方已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则不构成此罪。这里说的结婚既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也包括虽未登记结婚,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只要是有配偶而又结婚,或者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无论是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还是未登记结婚,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都构成重婚罪。
(2)非法同居是指男女共同生活,但既没有结婚,对外也没有以夫妻名义出现,别人也不认为他们是夫妻,男女双方未构成事实婚姻关系。一旦非法同居的男女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一起,别人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这就构成了事实婚姻。如果其中一方或双方是已婚,那么非法同居的双方就构成了事实上的重婚。
(3)无论是法律上的重婚(即两次婚姻均经过婚姻登记)还是事实上的重婚(即一次婚姻是经过合法登记的,另一次婚姻是未履行过法律手续的事实婚姻),都构成重婚罪,应受到法律制裁。
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在我国相关的当事人在离婚后,五年对这类人员进行诉讼办理。我国的民法典律规定相关的当事人员在办理这类重婚案件的诉讼时,应积极的收集这类案件的证据,证明相关婚姻当事人与他人进行生活的证据进行办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江莹莹律师,手机: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一直从事专职律师。业...More>>
·行政强制执行案件的执行方式有如此?
行政强制执行案件的执行方式有如此?一、行政强制执行案件的执行方式有如此?(一)代履行代履行,又叫代执行,是指义务人不履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
·养老金和退休金有何区别
一、养老金和退休金有何区别1、定义不一样退休金是国家按照社会保险制度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和所具备......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是什么?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是什么?1、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所述产品应当是经过产业方法制造的,有确定形状、构造且占据一定空间......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就走进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可在工作中我们难免收到这样或那样的伤害,对我们的身体和今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那工伤鉴定十......
·夫妻俩一方出轨财产怎么分对于一方的出轨行为
夫妻俩一方出轨财产怎么分对于一方的出轨行为,首先要确定该行为是不是属于法律规定的照顾无过错方中的过错行为。如果不是,那么在财产分割上,则与普......
·黑龙江省城市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黑龙江省城市征地补偿标准是怎样的?我国各省市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都制定了土地管理条例,在知道个具体的征地补偿标准时,需要按照该管理办法的规定......
·认定重婚罪的证据取证方法有哪些?
一、重婚罪的取证范围1、证明他们有固定的同居居所;2、证明他们有长期同居;3、证明他们对外以夫妻相称。在实践中,对于事实重婚罪的自诉举证,可参考......
·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的程序是什么
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申请取保候审;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
·房屋合同纠纷可以报警吗
房屋合同纠纷可以报警吗?房屋合同纠纷不可以报警,房屋合同纠纷是一般的民事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应该到民事法院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一、交通事故人伤闹事怎么处理?
一、交通事故人伤闹事怎么处理?交通事故人伤闹事的处理方式是:作为责任方,垫付医疗费也是合情合理,因此建议在合理范围内竟可能的救助伤者。但现......
·一、徐州抚养费标准年如何规定的?
一、徐州抚养费标准年如何规定的?子女抚育费的数额,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子女的实际需要;②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③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