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犯罪过失犯罪不是一回事吗
一、激情犯罪过失犯罪不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过去犯罪即非故意而为,激情犯罪存在故意性,同时在法理上没有激情犯罪的说法的。中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过失犯罪,刑法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会怎么处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
2、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3、第二百三十三亲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4、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5、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
三、如何认定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1、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2、《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过失罪只要不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情形,一般都是不构成犯罪的。不构成犯罪,并不代表不需要承担责任,会根据情节进行治安处罚。在这里温馨提示大家一下,只要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谨慎一些,避免过失犯罪。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江莹莹律师,手机: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后一直从事专职律师。业...More>>
·商标侵权承诺性赔偿是怎样的?
商标侵权承诺性赔偿是怎样的?商标侵权承诺性赔偿是双方当事人可以关于商标侵权这个问题作出一定的约定,也就是对方可以承诺赔偿多少具体金额。惩罚性赔......
·残疾赔偿金时间起算点怎么确定
残疾赔偿金时间起算点怎么确定1、计算期限一般20年“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房子生前过户与死后继承有哪些区别?
房子生前过户与死后继承有哪些区别?1、办理流程不同生前办理房产过户,流程非常的简单,只要父母双方和子女带上证明身份的身份证件、房产证以及签署好......
·起诉离婚没有财产纠纷需要缴纳多少诉讼费?
起诉离婚没有财产纠纷需要缴纳多少诉讼费?起诉离婚没有财产纠纷需要缴纳费50元至300元之间不等的诉讼,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租房签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租房签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一、租房签合同需要注意什么1、合同要写明双方当事人的情况。2、住房具体情况住房的具体位置、住房面积、住房装修情况、......
·离婚后孩子改姓新规是什么?
离婚后孩子改姓新规是什么?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一般而言,子女出生后,其姓名是经父母双方协商一致后确定的,因此孩子姓名的变更,也应由......
·一、遗嘱处分的房产系争议房产起诉的流程是什么?
一、遗嘱处分的房产系争议房产起诉的流程是什么?1、原告起诉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
·法律规定分公司章可以签合同吗?
法律规定分公司章可以签合同吗?就可以的;合同对签章单位而言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没有总公司授权,对总公司没有约束力。分公司一旦经过工商登记机关登......
·著作权法保护哪些权利?
著作权法保护哪些权利?(一)人身权1、发表权。发表权是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决定发表,二是决定不发表。发表权具体有......
·上海工伤十级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上海工伤十级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1、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2、面部有瘢痕,植皮,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2cm2。3、全身瘢痕面积5%,但≥1%。......
·证据三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证据三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证据三性根据诉讼活动中证明案件事实的客观规律,证据应当具有“三性”,才能作为有效的证据,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