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莹莹律师
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合同协议公司法务
房产买卖侵权赔偿刑事辩护联系我们
首页 >>法律知识

过失犯罪或者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

  过失犯罪或者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根据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其罪过形式有以下特征:1、犯罪主体的心理态度,在认识上因素上,是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或者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而实施了犯罪行为,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疏忽大意行为主观上是一种过失的心理态度;对自己所实施的轻信能够避免的犯罪行为是故意的心理态度;但对自己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不论是疏忽大意过失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还是过于自信故意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都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即是说,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的特征是:犯罪主体对自己犯罪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简称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2、对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主体对犯罪行为,在认识因素上,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在意志因素上,是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实施了这种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其中对疏忽大意没有预见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对轻信能够避免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因此,过失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既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故意的。但是,过失犯罪主体不论对其过失犯罪行为还是故意犯罪行为所发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都是过失心理态度,简称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3、对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在认识因素上,是应当预见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发生犯罪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犯罪结果发生而没有避免发生的过失心理态度;在意志因素上,不论是疏忽大意过失行为所发生的犯罪结果,还是过于自信故意行为所发生的犯罪结果,都是不希望、不放任的过失心理态度。因此,过失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过失犯罪行为或者故意犯罪行所发生的犯罪结果都是过失心理态度,简称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根据前面三点的描述,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的特征是犯罪主体主观上既可以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也可以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对犯罪行为既可以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也可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对犯罪结果是过失心理态度。其显著的特征,是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二、故意犯罪的罪过形式特征根据我国刑法的第14条规定,故意犯罪的罪过形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犯罪心理态度。故意犯罪的罪过形式有以下特征:1、犯罪主体的心理态度,在认识因素上,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的故意心理态度;在意志因素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发生的故意心理态度。不论明知是“必然”还是“可能”发生这种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也不论是“希望”还是“放任”这种危害社会犯罪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都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因此,故意犯罪主体在主观上,不论对其所实施的行为或者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都是故意的心理态度。故意犯罪主体的这种故意的心理态度,简称犯罪主体主观上是故意的。2、对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犯罪主体在认识因素上,是明知自己的犯罪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的故意心理态度;在意志因素上,是明知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还去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故意心理态度。因此,故意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是故意的心理态度,简称对犯罪行为是故意的。3、对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主体在认识因素上,是明知犯罪结果必然或者可能发生的故意心理态度;在意志因素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故意心理态度。因此,故意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故意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结果是故意的心理态度,简称对犯罪结果是故意的。由上述对故意犯罪的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分析可见:故意犯罪的罪过形式特征是犯罪主体主观上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对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也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其显著特征,是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是故意的心理态度。三、过失罪过形式与故意罪过形式的区别标志过失罪过形式的显著特征,是由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的过失心理态度所决定的,不论犯罪主体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也不论对犯罪行为是过失心理态度还是故意心理态度,只要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可以构成过失犯罪。故意罪过形式的显著特征,是犯罪主体主观上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对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也都是故意的心理态度,才可以构成故意犯罪。如果犯罪主体主观上是故意心理态度,对犯罪行为是故意的,但对其实施故意犯罪行为所发生的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不是故意罪过形式而是过失罪过形式,可以构成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故意犯罪。相比较,过失罪过形式与故意罪过形式的根本区别,是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不同。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是过失的心理态度,其罪过形式是过失的,可以构成过失犯罪;犯罪主体对犯罪结果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其罪过形式是故意的,可以构成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之间的区别非常大,但是过失犯罪也是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但是法院在判决的时候会进行酌情处理,而故意犯罪肯定是需要进行相关法律惩罚具体的相关惩罚,需要根据犯人所犯的罪行来进行相关判断和处理。
  
  
  
总结:过失犯罪或者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根据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的罪过形式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南京律师 #南京债务律师 #南京离婚律师 #南京刑事律师 #www.nj64.com
江莹莹律师

主办律师

025863091100

#江莹莹律师简介:女,法学学士,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201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016...More>>

·商标转让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
      商标转让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作为商标的拥有者,企业可以将商标转让给其他企业,在商标转让过程中,双方应签订商标转让合同,以保障各自的权益。不过在签订商标转让合同的过程中,双方都应做好风......


·一、司机醉驾抽血能不送检吗?
      一、司机醉驾抽血能不送检吗?司机醉驾后必然会被交警带去医院抽血并送检的,根据法律规定,必须抽血检测的4种情况:呼气酒精测试结果达到醉酒驾驶标准的;对呼气酒精测试结果有异议的;拒绝配合呼......


·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有什么标准?
      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有什么标准?一、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有什么标准?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标准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合同法》第114条......


·买的底商没交付可以使用吗
      不可以。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第27条规定:第二十七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人在看守所多久开庭
      开庭时间由法院安排。《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开庭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


·法院怎样查询离婚案原告名下财产
      法院怎样查询离婚案原告名下财产法院如何查夫妻名下财产的方式为:银行存款、信用卡查询取证;工资报酬查询取证;股票交易及资金账户信息查询取证;公司股权信息查询;房产信息查询;保险信息查询等......


过失犯罪或者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
江莹莹律师
主办律师
025863091100
www.nj64.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江莹莹律师
©Copyright 2007-2022
首页.|.律师简介.|.法律咨询.|.联系方法
联系电话:025863091100